鏡頭的結構
鏡頭結構可以理解為鏡頭的構造,其主要是由鏡片構成的。目前任何一款相機的鏡頭都不可能是由一塊鏡片組成,標準鏡頭和功能型附加鏡頭都是如此。一個鏡頭往往是由多塊鏡片構成,根據需要這些鏡片又會組成小組,從而把要拍攝的對象盡可能清晰、準確的還原。
鏡頭的結構主要指的是構成鏡頭的鏡片數目情況。由于不同廠商、不同產品采用的技術是不同的,因此絕不能簡單的認為鏡片的數目多好還是數目少好!不同鏡頭的鏡片數目是用數字標識的,可謂一目了然。比如“佳能 EF28-105/3.5-4.5U”,標識為12組15片,這也就是說,這款鏡頭共有15片鏡片,這15片鏡片又分為12個鏡頭組,有的為1片成組,有的為兩片成組,以實現不同的功能。
除了鏡片的數目之外,鏡頭的材質也是鏡頭結構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目前鏡頭的材質一般可以分為兩類:玻璃和塑料。這兩種材質是和鏡頭生產商所采用的技術和特點有關的,兩種材質并無優劣之分。當然兩種材質的鏡頭也都有各自的特點:比如玻璃鏡頭穩重、塑料鏡頭輕巧。在市場上富士的鏡頭多采用塑料,而蔡司、尼康的鏡頭則以玻璃為主。
鏡頭的對焦距離
在了解對焦距離之前,應該先了解兩個概念:景深和焦距。
景深的概念:當某一物體聚焦清晰時,從該物體前面的某一段距離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離內的所有景物也都當清晰的。焦點相當清晰的這段從前到后的距離就叫做景深。景深分為前景深和后景深,后景深大于前景深。景深越深,那么離焦點遠的景物也能夠清晰,而景深淺,離焦點遠的景物就模糊。
焦距是一個任何的光學儀器都有的不折不扣的光學參數。從光學原理來講焦距就是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對于鏡頭來說,焦距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焦距長短與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長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鏡頭焦距長短與視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長視角越小,焦距越短視角越大。焦距長短與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焦距長短與透視感的強弱成反比,焦距越長透視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視感越強。焦距長短與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長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越大。
對焦距離越遠景深越深,對焦距離越近景深越淺。因此在拍攝遠景時應該選擇較大對焦距離的鏡頭,而在拍攝近景時則應該使用較小對焦距離的產品。鏡頭對焦距離是用cm(厘米)表示的,可謂一目了然。